与书为伴 重温历史
导语:云南和全国一样,考古材料的积累从宋代就已开始。宋人的金石学书籍中曾收入来自云南的铜洗和关于益州太守的碑刻。其后,各代书籍中对云南文物古迹多有记述。但云南现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发端于20世纪40年代。即1939-1941年吴金鼎、曾昭燏等奉前中央博物院的派遣在洱海周围进行的调查和发掘,此次考古成果汇集为《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》一书。(见汪宁生《云南考古》)
此后,云南文物考古事业蓬勃发展,涌现出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。
这些先生们,用自己的智慧之光,照亮了文化传承之路,他们是我们不应忘记的点灯人。
本专题所记,仅为其中的少数几位。
他们中的更多,值得我们永远铭记。
致敬!云南文物考古事业的先生们(五)
——吴金鼎、曾昭燏与《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》
展开剩余79%汪宁生先生在其著作《云南考古》一书中这样写道:“云南现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发端于20世纪40年代。即1939-1941年吴金鼎、曾昭燏等奉前中央博物院的派遣在洱海周围进行的调查和发掘,此次考古成果汇集为《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》一书。”
曾昭燏(1909-1964年),为曾国藩兄弟曾国潢之长曾孙女,中国著名博物馆学家、考古学家,中国文博事业的重要奠基人,在蔡元培、傅斯年、李济、梁思永、夏鼐等数位中国考古和博物馆事业初创期具有开拓地位的人物中,她是唯一一位留学归国的女性考古学家。她撰写的《博物馆》一书,是中国博物馆学的奠基之作,广受推崇。
吴金鼎(1901-1948年),是我国最有成就的现代考古学家之一。历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理员、副研究员、技正,国立中央博物院专门委员及齐鲁大学历史学教授、文学院院长、国学研究所主任及图书馆馆长等职。他对龙山文化的发现、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以及中国西南方地区考古调查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1941 年参加四川彭山崖墓发掘时考古队员合影。左起:吴金鼎、王介忱(吴夫人)、高去寻、冯汉骥、 曾昭燏、李济、夏鼐、陈明达
1938年初,抗战形势急剧恶化,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迁入云南昆明。同年10月,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及中国营造学社共同组建了“苍洱古迹考察团”,吴金鼎任团长,其成员有吴金鼎的妻子王介忱、曾昭燏等人。
调查团历时两年多,对云南苍洱地区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工作, 共发现新石器时代至大理国时期遗址38处,南诏大理国古墓葬17座,并发掘了其中的新石器遗址6处。这次调查发掘工作,申领有正式发掘执照,按科学布方分层清理发掘,是云南第一次科学发掘,云南现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发端于此。后项目组成员以调查成果为基础,撰写了《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》(甲、乙编)。
《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》(甲编)由吴金鼎、王介忱、曾昭燏合著, 该书为16开,全书共5章,附有英文提要,文字共67页,英文提要8页,图版拓片11页。
《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》(乙编)全书共五章,文字12页、英文提要3页、字瓦摹本63页,以及后记,由曾昭燏撰写。
“苍洱古迹考察团”的活动是抗战时期考古调查团在西南地区历时最长、范围最大、发掘最多的一次活动,时至今日,此次发掘仍然是西南地区史前考古的典范。
后该书再版,收入梁公卿主编的《中国西南文献丛书》中;2024年,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《中国近代考古学文献丛编》的“考古现场”篇亦收录本书。
参考文献:
谢道辛、李学龙:《二十世纪大理考古回眸》,载《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》,2006年
田晓雯:《抗战时期云南省进行首次科学考古发掘》,载《云南日报》2011-12-02
戴宗品:《纪念中国考古百年|云南考古简史(7月)》,载“云南考古”官网2021-07-14
吴鲁锋:《“中国田野考古第一人”——吴金鼎》,载《清华校友通讯》
刘长秀:《吴金鼎:最有成就的现代考古学家之一》,载《中国档案》2018年第6期
崔小英:《曾昭燏:奠基中国文博事业的传奇人物》,载《美术观察》2021年第12期
撰稿:苍洱
(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)
编辑:陈一览 审校:杨雯玥
终审:叶之声
发布于:北京市